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1月,是根据国务院筹建国家气候中心的文件而成立的,是中国气象局部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气候中心组织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开展科研成果业务化、吸引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以“创新、发展、繁荣”为目标,重点开展短期气候预测理论研究与气候预测技术研发;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及业务应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影响评估及预估研究。吸引海内外的优秀专家学者共同开展气候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大气候研究计划及科学试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环境外交活动提供科技支撑。2003年和2016年,分别荣评为中国气象局优秀类部门重点实验室,2020年荣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优秀集体表彰。
实验室由固定成员、客座和特聘专家组成,固定成员由室内编制和室外编制两部分组成。截至到2020年12月,固定人员27人。其中16人为研究员(含1位院士),9人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人为助理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后)26人,硕士学位1人。研究员中,7人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中国气象局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气象杰出人才;4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计划;1人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实验室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采取流动性聘任机制,先后聘任25位国内国外优秀的科学家为客座或特聘专家,直接参与国家气候中心的科研和业务开发及人才培养。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对实验室的发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起指导和咨询作用。2020年9月,实验室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由17位国内外同行专家组成。
依托实验室平台,2012-2020年毕业(或出站)硕士研究生74人、博士研究生45人、博士后4人。
实验室积极组织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行业(气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课题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项,其中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课题4项、重点研究项目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70余项。
实验室荣获各类奖项80人次。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相关部委、高校院所、学会、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荣誉表彰、杰出贡献、科技进步、人才、优秀论文等国内国际奖项。
实验室注重发表高水平论文,2012-2020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5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261篇。出版论著9部。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