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冰期以来东亚季风区极端气候变化及机制研究”第三课题“近现代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时空特征与关键过程研究”年度工作进展与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丁一汇院士、宋连春研究员、巢清尘研究员、熊安元研究员、张华研究员等专家,以及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宁夏气象局、吉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课题组成员和项目其他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首席专家、第三课题负责人任国玉研究员首先对2021年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作了总结报告,课题骨干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第三课题按照预定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对现有东亚地区早期观测气温、降水、气压资料数据的拯救、收集、整理、融合、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工作,初步建立了时长超过120年的中国、东亚地区日和月气温、气压资料数据集;2)发展完善了日气温重建、降水和气温资料系统偏差评价、订正方法,及登陆(影响)东亚地区台风重建方法;3)完成了城市化对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地区平均和极端气温变化趋势估计影响研究,以及城市化对中国地区蒸发量和小雨频数长期变化趋势估计影响研究;4)对东亚季风区近一百多年极端气温、降水、土壤干旱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规律进行了个例、区域性研究,获得系列成果。
近一年来,课题组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客座主编Climatic Change专辑1期(Historical and recent change in extreme climate over East Asia),出版台风风暴潮史料汇编1部,主持或参与编写决策服务报告2篇,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4名、高级访问学者2名。课题组还举办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包括第二届环境生态研讨会分会场“城市与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健康效应”、“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2021年年度会议”、”ACRE China年度工作会议“,以及即将召开的“第六届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学术研讨会”等。
与会专家对课题年度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对数据、方法、管理等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对课题及项目未来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包括:加强早期资料拯救和质量控制、均一化工作,进一步开展集成综合研究,关注重大复合型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和“四个面向”,准确回答东亚、中国地区具有重要社会经济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长期变化特征和趋势,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课题组 供稿)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