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MIP6模式结果和HadEX3最新一版观测资料,对极端温度频率指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归因分析。针对更长时间的极端温度长期变化研究发现,在全球大多数地区,暖日和暖夜都持续增加,冷日及冷夜则减少,这些变化可归因于人类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在2010年之后,大多数陆地区域的暖夜和暖日都进一步增加,且冷日和冷夜进一步减少,北美地区的“暖洞”面积明显减少,体现出了全球的持续升温。CMIP6框架下的气候模式可以成功模拟出四个极端温度指数观测到的变化,但模式在全球和各大洲区域可能均高估了观测变化。虽然可以从全球和大洲尺度上可靠地检测到人为强迫和温室气体的影响,但没有可靠地检测到气溶胶或自然强迫的影响。气溶胶尽管具有较强的气候效应,但在许多情况下无法被检测到。以温室气体为主导的人为强迫在极端温度频率指数的变化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被气溶胶的冷却效应部分抵消,两者的综合效应解释了全球和各大洲极端温度的变化,自然强迫作用可以忽略。
相关论文:Hu, T., Y. Sun, X. Zhang, et al., 2020: Human influence on frequency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Environ. Res. Lett., 15, DOI:10.1088/1748-9326/ab8497. (IF: 6.1)
图1. 、1951-2018年HadEX3观测(OBS)的及全强迫(ALL)、温室气体强迫(GHG)、人为气溶胶强迫(AA)以及自然强迫(NAT)下模拟的趋势图。陆地上的空白区域表明该地区不满足1951-2018年有70%数据以及2016-2018年这三年均有值的数据覆盖要求
图2(略). 三信号方法分析出的全球(GLB)、亚洲(ASI)、欧洲(EUR)、北美(NAM)、澳大利亚(AUS)、南美(SAM)序列在不同强迫的比例因子及其5%-95%信度区间。向下的三角形表示模式模拟的变率过低(因此,比例因子的信度区间可能过窄,进而导致检测失效)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