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国家气候中心举行。实验室主任宋连春研究员主持了换届仪式,新一届学委会主任杨修群教授主持了会议和讨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周天军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陈大可院士,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宋连春研究员、李维京研究员,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清华大学罗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海山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等学术委员出席了会议。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通过远程视频形式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袁佳双副司长出席了会议,并为委员颁发聘书。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肖潺处长和实验室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
宋连春研究员首先宣布,在中国气象局的批准下,第六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宣读委员会委员名单。同时表达对参会院士、专家的由衷谢意,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实验室的关心和支持。杨修群教授代表委员会讲话。委员会由17位委员组成,其中2位为外籍专家,聘期为2021-2025年。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学术发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起指导和咨询作用。
会上,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清泉研究员做“实验室2020年度工作总结汇报”。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科学目标及研究任务、组织结构与运行管理、科研支撑与优势研究领域。汇报了2020年实验室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困难,面向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注重科研成果业务转化应用,完善气象科技成果中试平台建设,研发了一系列气候预测业务产品,为2020年汛期气候预测业务提供了准确的预测意见和科技支撑。实验室圆满完成汛期、冬奥、进博会等各项重大气象保障服务,荣获2020年度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优秀集体表彰。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开放合作、成果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李清泉研究员还汇报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副主任陆波高工汇报了实验室在气候变率机理研究方面一年来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主模态的变异机理、可预测性以及对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气候影响方面的研究。陆春晖副研究员汇报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检测归因分析研究进展,并针对2018年春季高温和2020年梅汛期降水等极端事件中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的贡献进行定量检测归因研究。
委员们认真听取了报告,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实验室如何发挥优势研究领域,扩大开放合作,吸纳优秀人才参与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研究,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