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8月7日 通讯员陈克垚报道 紧扣“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服务”这一主线,今年汛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团队利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气候客观预测系统(FODAS2.0)”,通过预测2020年汛期暴雨异常,进而预测夏季多雨带的位置,在主雨带特征预测等方面取得稳定效果。
随着7月底雨带推进到我国北方地区,汛期气候趋势,尤其是雨带变化也成了气象专家和普通民众关注热点之一。而早在今年3 月,动力统计预测创新研究团队就利用FODAS2.0做出预测:2020 年我国涝重于旱,主要多雨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江淮、江南、黄淮、华南西部及我国北方大部地区;两湖流域、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可能出现流域性洪涝灾害。
该研究团队于2009 年组建,由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封国林研究员牵头,联合江苏省气候中心、湖北省气候中心和扬州大学等单位,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研究历史资料信息与模式预报之间的误差,形成一系列关键的预测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建立了“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气候客观预测系统(FODAS)”,投入业务运行,并向全国31个省(区、市)气候中心推广应用。
2016年以来,FODAS 逐步融合了“相似误差订正”“雨型诊断预测”“多模式动力统计集成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气候预测方法和IT技术,形成了2.0 版本,为我国汛期和年度气候预测提供产品和意见。
据了解,目前FODAS已成为中国气象局“十三五”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现代化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FODAS 也作为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培训的预测系统之一,2015年至2017年期间完成了对全球26个国家(地 区)学员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得到了WMO及相关国家的充分肯定。
2009年至2019 年,FODAS连续11年准确预测汛期我国的主雨带特征,每年预测评分超过70分,较模式结果提高10分左右,预测效果稳定。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