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天鹅湖大酒店
会议报到:2020年8月25日下午
8月26日上午8:30—12:30 国际厅(B区)
1、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 王金星(中国气象学会 秘书长)
⑴安徽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雯致辞(5分钟)
⑵ 中国气象局领导讲话。(10分钟)
⑶ 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讲话。(10分钟)
2、大会特邀报告9:20--12:00国际厅(B区)+腾讯视频会议室+知网转播
主持人 王金星
⑴胡雯:淮河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及科研发展(安徽省气象局,正研)(20分钟)
⑵ 丁一汇: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研究进展(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视频40分钟)
⑶ 张建云:变化环境下洪水预报面临的问题和思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视频40分钟)
⑷ 刘文清:大气环境立体探测技术进展(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40分钟)
⑸许小峰:气象小卫星—天基观测的拓展空间(《气象科技进展》主编,研究员,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20分钟)
3、大会报告14:30—17:30长江厅+腾讯视频会议室+知网转播(每人15分钟)
主持人 李锐 钱名开
⑴ 王永光:2020年梅雨特征及成因分析(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正研)(视频报告)
⑵林朝晖: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视频报告)
⑶ 李栋梁:江淮梅雨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及海温异常的响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视频报告)
⑷ 方文贵:四创电子服务气象的昨天、今天、明天(四创公司,研究员)
⑸ 赵坤:江淮梅雨期降水微物理特征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南京大学,教授)
⑹ 杨传国:基于陆面水文耦合模型的淮河流域水文模拟与极值分析(河海大学,副教授)
⑺ 李锐:卫星遥感研究中国降水潜热垂直结构的初步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⑻ 胡余忠:山洪影响调查评价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徽省水文局,教高)
⑼ 崔春光:灾害性天气资料同化和临近预报系统相关技术研究(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⑽ 王东勇:淮河流域汛期气候分析及2020年主汛期面雨量特征(安徽省气象台台长,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主任 正研级高工)
⑾ 刘东: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协同观测气溶胶和云(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⑿ 钱名开:2020年淮河洪水及预测预报思考(淮委水文局局长,教高)
⒀ 李柏:水与能量循环——综合观测系统设计的科学目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
4、分会场交流8月27日8:30—11:40(设分会场4个,每人8分钟)(80人)
⑴第一分会场(三楼5号会议室)(主持人:田红,陈辉)
⑵第二分会场(三楼3号会议室)(主持人:吴海英,杨成芳)
⑶第三分会场(三楼11号会议室)(主持人:徐胜,曾燕)
⑷第四分会场(三楼12号会议室)(主持人:胡彩红,杨晓霞)
5、分会场专家组会议:11:40—12:00(三楼5号会议室)
主持人:田红
6、会议总结颁奖:12:00—12:30(三楼5号会议室)
主持人 王金星
⑴宣读优秀青年论文奖名单(15名)
⑵颁奖
⑶会议总结
⑷会议结束
7、会议代表返程:8月28日全天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