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资助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1
|
局域气候模式对流输送的数字处理方法
|
崔克强
|
国家气候中心
|
2
|
南海海洋上层热含量对大气中低频振动的响应和反馈研究
|
何有海
|
中科院南海研究所
|
3
|
中国沙漠气溶胶搬运、沉积及指示的古大气环流变迁
|
张小曳
|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重点实验室
|
4
|
夏季鄂海阻高成因
|
王亚非
|
国家气候中心
|
5
|
区域气候模式的发展和改造
|
钱云甫
|
南京大学
|
6
|
净太阳辐射、海气热交换场与副高季节性北跳关系的诊断研究
|
蒋全荣
|
南京大学
|
7
|
ENSO及其引起的我国江淮流域异常气候预测模式研制
|
杨修群
|
南京大学
|
8
|
南海表层海温年循环研究
|
王东晓
|
青岛海洋大学
|
9
|
西北太平洋海气热交换过程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
阎俊岳
|
国家气候中心
|
10
|
用于气候研究的海冰模式
|
白 珊
|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中心
|
11
|
采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地区过去气候变化
|
张志华
|
国家气候中心
|
12
|
利用地下信息预测我国旱涝的研究
|
汤懋苍
|
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
13
|
用海气耦合模式研究韵律的变化机制
|
叶瑾琳
|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
14
|
海洋湍流混合方案设计及其对混合层结构的模拟
|
张向东
|
中国气科院
|
15
|
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报
|
张 勤
|
南京气象学院
|
16
|
长江上游历代洪水和枯水石刻题记记录的研究
|
乔盛西
|
湖北省气候所
|
17
|
区域气候模式初始值形成方案的研究
|
万齐林
|
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
|
18
|
应用DSSTA评估ENSO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业务化的研究
|
戴晓苏
|
国家气候中心
|
19
|
大气O2的测量及其应用
|
许 黎
|
国家气候中心
|
20
|
电脑应用环境的建立与维护
|
叶正青
|
国家气候中心
|
序号
|
资助项目名称
|
申请者
|
所在单位
|
1
|
短期气候预测的地气图方法研究
|
汤懋苍
|
中科院兰高所
|
2
|
热带海洋和东亚季风多尺度低频变化相互作用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
|
李永平
|
上海台风研究所
|
3
|
南海三维海洋环流优化研究
|
王东晓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
|
最佳内插方法在南海温-深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何有海
|
中科院南海所
|
5
|
区域气候模式系统的性能检验和比较研究
|
张耀存
|
南大大气科学系
|
6
|
云的短波吸收性质的研究
|
胡光明
|
国家气候中心
|
7
|
河北平原古宁晋泊两千年来古气候定量研究
|
郭盛乔
|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
8
|
一个新的在气候模式中计算子网络和网格尺度湍流通量的访访
|
叶卓佳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9
|
秦岭南坡地区三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
刘洪滨
|
国家气候中心
|
10
|
东天山雪冰中微量有机酸的环境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
龙江平
|
中科院冰川东土所
|
11
|
大气环流模拟物理过程参数化的研究(重力波对平均流的拖曳作用)
|
高守亭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2
|
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及对90年代以后的ENSO事件可预报性的研究
|
李清泉
|
国家气候中心
|
13
|
南海地区的潜热输送与夏季风爆发的关系研究
|
阎俊岳
|
国家气候中心
|
14
|
南海及邻近海域深水温度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
|
张秀芝
|
国家气候中心
|
15
|
西北地区能量平衡与水分循环的论断研究
|
李栋梁
|
兰州气象局干旱所
|
16
|
描述云参数的混合方案在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
许焕斌
|
LAPC客座
|
17
|
半陆地半海洋环境大气 气溶胶粒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
张代州
|
北京大学
|
18
|
全球臭氧气候图集
|
仇永炎
|
北京大学
|
19
|
大气、海洋模式与海冰模式耦合问题
|
白 珊
|
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序号
|
资助项目名称
|
申请者
|
单位
|
1
|
中纬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
刘厚赞
|
山东省气象台
|
2
|
南极冰面积变化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
|
陈锦年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3
|
天山地区沙尘暴天气气候分析及对冰芯古气候重建的意义
|
任国玉
|
国家气候中心
|
4
|
全球海域海温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异影响的数值试验及其预测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
|
5
|
气候模式辐射过程参数化的研究
|
沈元芳
|
国家气象中心数控室
|
6
|
南海海域卫星遥感高度计何海面温度资料的同化研究
|
王东晓
|
中科院大气所
|
7
|
乌鲁木齐河流域近300-500年气候、洪量的重建
|
李江风
|
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
|
8
|
自忆气候模式在汛期降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
魏凤英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9
|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
朱乾根
|
南京气象学院
|
10
|
来自高低纬的因素对梅雨锋季节内变动的作用
|
王亚非
|
国家气候中心
|
11
|
南海海域大气和海水中CO2变换通量的观测和研究
|
乔 然
|
海洋局海洋预报中心
|
12
|
我国南宋时期气候状况的取证
|
张德二
|
国家气候中心
|
13
|
海洋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中的插值及质量控制研究
|
周江兴
|
国家气候中心
|
14
|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近海面层大气湍流结果及通量输送特征研究
|
阎俊岳
|
国家气候中心
|
15
|
用于区域气候模拟的半球非均匀网格模式的试验研究
|
沈桐立
|
南京气象学院
|
序号
|
资助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1
|
人类活动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试验
|
高学杰
|
国家气候中心
|
2
|
气候模式辐射过程参数化的研究
|
沈元芳
|
国家气候中心
|
3
|
江淮流域汛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及大尺度环流条件
|
陆 尔
|
国家气候中心
|
序号
|
资助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1
|
2000年南海海气通量和大气湍流结构观测
|
阎俊岳
|
国家气候中心
|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