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亚地区云对地球辐射收支和降水变化的影响”项目启动预备会在国家气候中心举行。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30余位项目骨干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张华主持了会议。
张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及年度任务、团队组成和任务分工等。该项目旨在建立东亚地区云对地球辐射收支、温度和降水变化影响的定量关系,加深该地区云对温度和降水影响的机理认识,揭示云的反馈机制及其气候敏感度。通过对东亚地区典型区域云及其辐射效应的加强观测、对地面和卫星多源观测资料、多模式产品资料的多元技术分析,结合全球/区域多模式多集合数值试验技术手段,研究不同类别云辐射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探讨云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全球变暖下云对辐射收支和地表温度的影响及机制。研发具有自己特色的辐射内核技术;研究不同因子对云反馈的影响机制;估算云反馈对气候敏感度的贡献;评估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云反馈的模拟能力和不确定性。
该项目共设置四个课题:东亚地区云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研究;东亚地区云对辐射收支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东亚地区云反馈机制及其认识的不确定性评估;典型区域云及其辐射效应的加强观测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刘煜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张华和王在志研究员、大气物理研究所宣越健研究员分别为四个课题主持人。
会上,各课题负责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思路,展示了课题现阶段的研究基础,并对课题未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 项目骨干围绕着项目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课题的研究任务,介绍了国内外卫星产品和典型地区加强观测对东亚地区云及辐射效应的应用,东亚地区不同类别云的辐射效应研究和东亚地区云-辐射特征的模拟评估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并探讨了减小东亚云反馈估算不确定性的方法。
会议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任务进行了讨论和部署。2017年度任务主要是制定观测试验计划,并对各种卫星、地面、同化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获取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比较东亚区域云物理属性及云辐射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云反馈特征,改进云参数及地表辐射的计算方法,构建长时序云及地表辐射卫星遥感产品;结合模拟结果再现东亚地区云的主要特征,分析未来主要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谢冰 供稿)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