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基于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无缝隙气候预测系统研制与评估”获准立项。该项目由国家气候中心牵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国家气候中心吴统文研究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来的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支撑和引领。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为,基于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2.0,进一步改进发展模式动力框架,提高大气模式水平分辨率到30 千米,垂直70 层,模式顶0.01 百帕,海洋分辨率在热带地区1/6度,垂直50 层,与国际先进模式分辨率相当;发展适合于东亚气候特点的模式物理过程,增强对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和预测能力;研发多圈层耦合同化技术,建立大气、海洋、陆面、海冰资料协调初始化系统和集合预测方法,研发次季节- 季节- 年际- 年代际尺度的无缝隙气候预测系统;参与国际模式比较计划,开展气候预测试验,努力实现对东亚季风的预测能力有一定优势,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预测能力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项目重点开展四方面研究,1)进一步发展改进模式动力框架,提高大气和海洋分量模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针对东亚独特的气候特点,改进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建立新版本的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增强对亚洲季风异常变化及其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改进对ENSO 的模拟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模式先进水平;2)基于多圈层耦合平台,研究耦合同化技术,研发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多源观测资料的协调初始化系统;3)建立多初值、多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集合预测方法,研究模式初值和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对次季节到季节、年际到年代际尺度预测的不同影响;4)研究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气候可预测性,评估和检验对亚洲季风、极端气候事件、MJO、ENSO、PDO 等气候现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变率的预测能力,研究影响预测能力的可能原因。四个课题研究任务都将将围绕研制高分辨率无缝隙预测系统的核心目标展开攻关研究。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