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 26日上午报到、注册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迎宾楼
5月26日上午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迎宾楼报告厅
08:30-08:50 开幕式 主持人:任国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 致辞
湖北省气象局局长 崔讲学 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报告30分钟,提问5分钟)
08:50-09:25
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和影响 秦大河院士,中国气象局
09:25-10:00
大气的遥相关与江淮梅雨 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10:00-10:25 全体代表合影 会间休息
大会特邀报告(报告30分钟,提问5分钟) 主持人:张人禾
10:25-1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 Westerly Jet Stream and Summer Rainfall over Central Asia and North China: Roles of the Indian Monsoon and the South Asian High
张人禾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题邀请报告(2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张人禾
11:00-11:20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方法的发展
陈正洪研究员,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11:20-11:40
Linear Additive Impacts of Arctic Sea Ice Reduction and La Niña on Northern Hemispheric Winter Climate
李双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2:00-14:00 午休
5月26日下午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迎宾楼报告厅
大会特邀报告(报告30分钟,提问5分钟) 主持人:任国玉
14:00-14:35
城市环境与气象 徐祥德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专题邀请报告(2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14:35-14:55
大气气温及温室气体成分变化的十余年卫星监测
熊效振博士,NOAA/NESDIS, 5830 University Research C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14:55-15:15
Enh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spring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李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15:15-15:30 会间休息
专题邀请报告(2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任国玉
15:30-15:50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用古气候模拟回答气候学问题
张仲石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
15:50-16:10
中国区域突发性干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归因
袁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6:10-16:30
逐日监测旱涝的SWAP方法和时空检测极端事件的EIDR方法
陆尔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6:30-16:50
决策思维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孙即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16:50-17:10
A comparison of heatwave climatology and trends in China based on multiple definitions
游庆龙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10-18:00 墙报交流
5月27日上午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迎宾楼报告厅
08:30-08:50 专题邀请报告(2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刘 敏
The simulation study of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
张华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08:50-09:30 专题报告一(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刘 敏
S1 气候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
中国近地层风速基本特征—不同资料间的比较
余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近百年气温序列的均一化检验和订正初步分析
崔妍,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基于不同降雪定义的辽宁省降雪资料对比分析
周晓宇,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墙报交流
南海海洋观测台站海表温度资料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墙报)
王国松 李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中国北方陆面通量长期数据集的构建(墙报)
李宏宇,河北省气候中心
黑龙江省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气象数据均一性检验(墙报)
郑红,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干旱指数在气象干旱中的适应性讨论(墙报)
王芝兰,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梅雨雨期的确定:极端事件检测EID方法的一个应用(墙报)
袁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09:30-11:00 专题报告二(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袁 星
S2 现代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
09:30-10:10
1979-2011年热带对流层顶高度线性趋势变化的因子贡献
郑彬,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北太平洋热带外海平面气压对热带东太平洋海温的影响分析
薛一迪 王亚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不同纬度的强火山喷发事件与中国冬季温度变化格局
孙迪 郝志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1世纪初祁连山积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蒋友严,甘肃省气象局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10:10-10:20 会间休息
10:20-11:00 专题报告二(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李喜仓
Chang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past 113 years in Central Asia
胡增运,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辽宁省气温、地温变化特征差异性研究
朱玲,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近20年与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非均衡性对比分析
金巍,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陈晓晨 徐影,湖南省气候中心
墙报交流 主持人:白美兰
Establishment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Early Summer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墙报)
葛静 游庆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全球变暖2℃背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墙报)
李红梅,青海省气候中心
我国南北方气温降水气候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检测结果的影响(墙报)
林婧婧,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Wetting and greening Tibetan Plateau in early summer(墙报)
张文霞 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961-2015年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墙报)
孟玉婧,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过去千年地表气温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墙报)
彭冬冬 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1:00-12:00 专题报告三(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李双林
S3 区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分析
我国东部地区站点密度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的影响
王冀,北京市气候中心
冬季白令海海冰异常和春季长江中下游旱涝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制
韩哲 李双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台湾海峡两岸典型地区强降水气候变化基本特征和指标
杨林,福建省气候中心
21世纪初冬季亚洲大陆冷事件特征简析
王阔,浙江省气候中心
安徽省气候“破纪录”事件特征
邓汗青,安徽省气候中心
12:00-14:00 午休
14:00-14:20 专题报告三(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李双林
S3 区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分析
近43年大连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特征及周期分析
王秀萍,大连市气象台
1960-2012年江苏省气候变化特征
夏露 张强,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
墙报交流 主持人:毛炜峄
过去千年太阳活动异常期的中国东部旱涝格局(墙报)
刘路路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大气环流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墙报)
刘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山东省月尺度极端降水和强降水事件变化分析(墙报)
邹瑾,山东省气候中心
1961-2010年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墙报)
白美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黑龙江省气候季节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墙报)
刘玉莲,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西南地区东部洪涝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研究(墙报)
李万志,青海省气候中心
14:20-15:10 专题报告四(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主持人:王亚非
S4 城市气候变化观测研究
城市化对气象台站热环境和地面气温及其序列的影响
杨元建,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石家庄站地面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再分析
卞韬 任国玉,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
北京城区PM2.5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性研究
李梓铭 孙兆彬,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城市化对安徽省极端气温和日较差变化的影响
吴蓉,安徽省气候中心
北京雾霾临界气象条件的气候变化特征
杨若子,北京市气候中心
15:10-15:20 会间休息
15:20-16:20 专题报告五(10分钟,包括提问2分钟)
S5 气候系统模式及其模拟分析 主持人:张 华
Chang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monsoon region over China and non-stationary and nonlinear influence from ENSO, IOD and PDO
高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登陆台风“0808”凤凰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黄辰 崔晓鹏,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降水模拟与实况对比分析
王涛,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2oC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预估
隋月,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
Projec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y CMIP5 Models 任永建,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CMIP5 ESMs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气CO2通量年际变率
金晨曦 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墙报交流 主持人:杨 林
中国地区云量和云光学厚度的分布与变化趋势 (墙报)
周喜讯 张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IAP/LASG CORDEX试验模拟和预估的中国夏季温度变化(墙报)
李东欢 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from global, East Asian, and non-East Asian sources 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王秋艳 张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墙报)
16:20-17:00 专题报告六(报告10分钟,其中提问2分钟)
S6 气候变化监测业务与服务 主持人:张仲石
单站寒潮降温过程强度评估指标及其在乌鲁木齐市的应用
毛炜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014年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季内活动特征分析
苏丽欣,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郁珍艳,浙江省气候中心
沧州市雨强变化特征及在决策服务中的应用 (墙报)
王淑云,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
墙报交流 主持人:金 巍
逐日监测干旱:在WAP方法中引入蒸发(墙报)
李路遥 陆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几种干旱指标在我国南方区域月尺度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价 (墙报)
王素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Start and end dates of rainy season and their temporal change in recent decades over East Asia
战云健 任国玉,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17:00-17:20 总结、闭幕式 主持人:任国玉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