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第十一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ISCS)的第二轮通知(新)
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协办,国家气候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limate 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ISCS)”将于2014年7月14—25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讲习班第一轮通知已于2014年5月8日印发,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参加人员的组织工作。
一、授课时间和地点
2014年7月14-25日
中国气象局气象会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东侧)
二、主题
1.气候系统过程及相互作用
2.大气化学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3.冰冻圈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4.气候模式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5.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6.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
7.气候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外籍教师简介
1.Thomas Stocker,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气候系统动力学、气候模式和气候变化研究。
2.Deliang Chen, 瑞典哥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系终生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学、气候动力学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3.David Parker,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气候变化监测组组长,主要从事气候变化观测事实研究和全球气候资料集工作。
4.Douglas R. Worsnop,美国空气动力研究公司 (ARI) 气溶胶和云化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大气化学研究。
5.Konrad Steffen,瑞士联邦研究所主任、苏黎世大气和气候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冰冻圈和海平面上升研究。
6.Mukul Sanwal,印度学者,联合国退休官员,曾任UNEP执行主任和UNFCCC执行秘书的特别顾问,主要从事气候变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四、课时安排
讲习班分为课堂讲授、中文辅导和主题讨论三部分,全程英语授课,教材也为英文。
课堂讲授以外籍教师授课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
中文辅导主要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外籍教师的讲课内容及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中文串讲和辅导,并穿插讨论,以便消化和加深理解。
主题讨论主要根据授课内容,列出几个主题单元,分组讨论,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学员注册时可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主题讨论单元组。
讲习班配备计算机教室,学员可在7月24日下午15时-21时(地点:局培训中心706教室,进入时需出示学员证),撰写学习心得。
学习材料将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清单,收集和复印装订后发给学员。
五、讲习班纪律
为保证学习效果,讲习班实行考勤制度。学员每天上下午分别签到,不得补签、代签,出勤情况将作为颁发结业证书的条件之一。
讲习班设置了鼓励课堂提问的机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员将获得提问奖励券。讲习班结束前,每位学员需提交一篇相关领域的学习小论文(或文献综述、学习心得等)参加单元组交流,小组召集人汇总后大会汇报。讲习班将根据考勤情况、提问奖励券获得数量、讨论交流情况和科学小论文质量,评选优秀学员。
专家授课时,学员须关闭手机或置于静音状态,不要频繁出入报告厅或在报告厅内接打电话。
六、讲习班注册
资料费:500元/位,注册时交纳
注册时间:7月13日15:30-18:00
7月14日08:20-09:00
注册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会堂大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东侧)
注册顺序:交纳注册费,领取学员证、课程表、学习材料、餐卡等,填写相关信息。
七、讲习班住宿
会务组已经为需要安排住宿的学员在中国气象局招待所进行了预订。由于夏季招待所房源紧张,请各位学员务必于7月7日前自行电话确认房型和房价(010-58995021)。
与会人员食宿自理。
八、联络方式
孙 源,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 (电 话:010-58993467,E-mail:sunyuan@cma.gov.cn,Notes:孙源/业务处科技处/国家气候中心/CMA)
张 雁,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电 话:010-58995876,E-mail: zhangy@cma.gov.cn)
王 荣,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电 话:010-68400072,E-mail: wangrong@cma.gov.cn)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100081
信息发布网址:http://ncc.cma.gov.cn; http://ncclcs.cma.gov.cn
附件:讲习班日程
二○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版权所有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