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试验室(LAGEO)、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探测与过程研究研讨会(The 10th workshop on glob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Monitoring And Process Study,ECMAPS)”在北京召开。
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市气象台、重庆市气象台等单位的百余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从动力学、云微物理学、大气辐射学、大气电学等角度研究发生在中层大气的各种天气过程和物理现象,并围绕中层大气探测与过程研究及气候效应、空基与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及反演方法与验证、云微物理和降水的监测和过程研究、大气放电现象的监测和过程研究以及人工引雷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不仅展示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同时也有很多新的观测和技术成果亮相,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研讨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共提交了8篇相关研究论文。张华研究员主持了“空基与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分会,并做了题为“大尺度天气气候模式中一种全新的云-辐射处理方法”的口头报告。硕士研究生王志立做了“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东亚降水的影响”口头报告。